8月28日,中国青年网以“寻桃访李系淮缘,励志敦行青春梦---赵炜:相山脚下走出的电视明星”为题报道了我院志愿者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链接地址)
附报道原文:
中国青年网常州8月28日电(通讯员 祁卫红 岳歆)当青葱岁月邂逅红紫年华,当相距经年的两代人直面对话,相信学子们会有不一样的启迪和收获。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开展以"寻桃访李系淮缘,励志敦行青春梦”为主题的寻访优秀校友的暑期实践活动。
赵炜,淮北师范大学96届毕业生,现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苏省写作学会会员。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千篇。擅长传统文化、古典文学、古诗词、写作。从2014年至今,四年时间,被央视、江苏卫视、天津卫视、河北卫视等十多家电视台遴选为选手,录制传统文化类节目21期,与南师大郦波一起被评为“江苏高校七大网红老师”。2018年1月至7月,被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聘为特邀主讲人,录制《南京往事》80多期,讲述历史文化名人与南京的掌故。四年里,共录制电视节目100多期,成了名副其实的耀眼的电视明星,在银屏上大放异彩。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从2014年7月11日在《中华好诗词》上首次“触电” ,到2018年7月,四年的时间里,连续征战全国10多家卫视的21期节目,从《一站到底》的周冠军(20160118)到《南京往事》主讲人,赵炜以其渊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幽默风趣的临场表现,成为红遍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电视明星,被学生们亲切地赞誉为“网络文化名人”、“最有才的图书管理员”、“段子手”。
成为电视节目选手,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 赵炜报名的是传统文化类节目,而出身外语专业的他,往往要与中文、历史专业的选手同台竞技、一争高下。每次上节目前,都要经过编导严苛的考核,有时一考就是一两个小时。2017年11月,《中国诗词大会》的编导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考了他100首诗词,40多分钟后,答题结束时,编导告诉他:只错了三题。2017年10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段热播的大型知识类节目《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赵炜有幸成为其中的选手之一。他当时从全国数千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站在了央视的舞台上。
赵炜正准备参加央视节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炜 提供
少小即勤学 平生志气高
贫困作砥石,年少怀大志。“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这里是赵炜的家乡——地处中蒙边境的兴安盟突泉县农村,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科尔沁草原,当时是荒凉之地。这个生长在草原上的赤子,怀着雄鹰翱翔天地的志向,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空。
“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者也,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小学二年级时的赵炜从村里木匠师傅那里借来一本诗词书,一字一句忙不迭地抄录了下来。这本纸页泛黄的诗词书,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楚风汉韵、魏晋风流、盛唐气象,滋养着他幼小的心灵……就这样,他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赵炜的父亲是一名乡镇邮递员,每日父亲把报刊送到百姓家里之前,赵炜设法把这些报刊仔细阅读一遍,这些报刊又成为他眺望面广阔天地的一扇门。1992年,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进入淮北师范大学学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在贫瘠的土壤里,每日积攒着向上的力量,等待着破土,拔节,开花,结果,他相信,自己总有绽放的那一天。
赵炜与著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王立群教授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炜 提供
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
苦耕一年多,文章两百篇。就读英语专业期间,因为对古典文学、写作极度热爱,他考入了校报编辑部,成为一名学生记者。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有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不教一日闲过,晨钟暮鼓,笃学不倦。日就月将,终铸辉煌:他大三开始发表文章,大四毕业时,短短一年多时间,在《中国煤炭报》、《大学生》、《安徽日报》、《淮北日报》等各大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有时,四个版的校报,有两个版面的稿子出自他一人之手,他是当时5000余名大学生发表文章最多的一个。平时周末的晚上、节假日,他经常抱着一个水杯,泡在教室里,不倦地写作。宿舍晚上10点关灯,趟在床上时,还在琢磨稿子。“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难再摹”,有时,来灵感了,——他忽地坐起,打着手电,抓起笔,在本子上匆匆写下几笔。有段时间,写稿累的,晚上睡觉,往上床爬时,显得有些吃力了。
凭借出色的写作能力,96年大学毕业时,赵炜被辽宁工程大学招至麾下,任职于党委宣传部。98年,抱着400余篇文章,赵炜叩开了南京审计大学的大门,成了该校党委宣传部的一员。现在,他工作在他向往已久的部门——图书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他长期浸淫在古典文学的世界。英语与中国古典文学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开阔了他学习的境界。日常工作中,他的外语功底,也派上了用场:平时能与来到图书馆的外国留学生、外国友人进行交流,为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赵炜与《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导康震教授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炜 提供
读书变气质 且能养精神
学问勤中得,诗书不负人。目前就职于图书馆的赵炜,画眉声里推蓬坐,不是看山即读书。尽情徜徉在古典文学的海洋。每日与李太白对饮,与苏东坡对弈,与圣贤为邻,与经典为伴,经史子集,左图右史,手不释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痴”。萤窗万卷书,灯火夜偏长,下班返回家,也是昏昏灯火,黄卷掩映。“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读书是一件紧迫事,赵炜总感慨自己年青时读书太少,现在的他,读书一日都不懈怠。因长时间写作、读书,他得了腰间盘突出,在家阅读时只能用手肘撑起身体,趴着看书,久而久之,肘部被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丰子恺提到人生的三重境界,“三层楼”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即衣食,精神生活即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即宗教。赵炜说,古典文学是国人温暖的精神家园,它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是解除烦恼困惑的钥匙,入世出世的良方。精神上的丰盈、富足,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唯有读书才能养精神。先贤的人生智慧给我们现代人以教益、启发,人的一生,不应满足于追求物质上的富有,不应止步于“第一层楼”,至少要到“第二层楼”看一看。登高望远,凭栏远眺,才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人生才能别有一番境界。
对此次前去访问的队员们来说,与赵炜老师的深入交谈,是一种享受。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赵老师多次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历史典故、诗词,信手拈来。趣味高于一切,被文化熏陶的灵魂是应该是有趣的。水清石自见,鱼烂刺出来——有了深厚的文化沉淀,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铭记母校恩 旃勉诸弟妹
赵炜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除了个人的努力,还得益于淮师大外语系老师们的支持,尤其感激原校报主编、作家、诗人、著名新闻学者张秉政教授的悉心指导、不断鞭策。
“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赵炜师兄把这句话送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勉励我们在校期间,耐住寂寞,自成风流。不妄自菲薄,宜志存高远;抓住大好时光,脚踏实地,惜时好学。“根茂者其实遂,膏沃者其光晔。”积累与沉淀是成功的必要准备。赵炜的人生经历,为淮师大的莘莘学子们树立了榜样,恰当诠释了“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校训精神。
相关链接
注:以下两个链接中,有赵炜与王立群,郦波,蒙曼,撒贝宁、赵忠祥、毛佩琦、杨雨、康震、纪连海,马未都,李咏,方琼,郭晓敏等著名文化名人、主持人的合影。从2014年至今,赵炜被央视、江苏卫视、天津卫视、河北卫视等十多家电视台遴选为选手,录制传统文化类节目26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