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全国高校英语教学与发展暨大学英语“教学之星”(FLTRP Star Teacher Contest)教学大赛全国复赛(天津赛点)在天津举行,外国语学院周启加院长应邀参加本次研修并担任“教学之星”教学大赛评委。
大会在研修时段邀请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秋芳为大会作主旨发言。文秋芳教授的发言题目是:“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议”。
文秋芳教授首先介绍了以她为代表的团队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法“产出导向法”(POA)已经历五代的发展、变化与完善过程。“产出导向法”已在我国英语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已产生较大影响。
在主旨报告中,文秋芳教授主要参照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新课标中提出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的要求,提出高校外语学科教学的关键能力“2Ls+4Cs”(Language competency<语言能力>,Learning competence<学习能力>,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y<思辨能力>,Cultural competency<文化能力>,Creative competency<创新能力>,Collaborative competence<合作能力>),并用以下公式对关键能力进行了诠释:
【(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情感品格)*(自我管理)】*(+/-价值)=关键能力
公式中,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是基础,情感品格决定知识和技能使用的效力,自我管理水平决定知识和技能使用的效率,价值观决定知识和能力使用效力和效率的方向。关键能力各因素具有迁移性,关键能力对应人生所有阶段,是每个人一生一世的事。
最后,文秋芳教授指出,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落实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的备课及教学方案的实施中,培养关键能力要将各要素融入到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者其它关键能力。
文秋芳教授的报告融入了国家新时代外语教育的战略性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外语教育研究者最新研究成果的体现,对高校外语学科与大学外语教学,乃至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参加的“教学之星”英语教学大赛全国复赛(天津赛点),共有来自全国高校近50名大学英语教师参加了角逐,本次复赛最终选出2名选手参加12月份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外国语学院周启加院长首次应邀担任此类国家级赛事的评委,并有机会同来自全国其它高校的评委就英语教学观课评课的方法和经验进行了有益的交流。
文图、审核:周启加
用户登录